伏天已出,入秋养生tips派送中

作者:首大日期:2021-08-28



在二十四节气中
当时间行至处暑
往往三伏已过或近尾声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
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暑气将结束
 
处暑后
昼夜温差较大,天气日渐干燥
人亦常有疲惫感,容易“秋乏”
今天首大中医科樊金玲主任
送给大家一份入秋养生tips
 
入秋四养
 
一、养滋阴润肺
 
肺属金,肺主秋季
燥为秋天之主气
肺为娇脏,很容易受秋燥所伤
容易出现咳嗽等症状
因此秋天我们需要润燥、润肺
我们中医认为“肺主皮毛”
所以风寒袭表,其实就是伤到肺了
谨防燥邪与热邪相结合
大家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味果蔬
多吃滋阴润肺之品
如蜂蜜、枇杷等柔润食物


 
二、养清热安神
 
虽然已经进入秋天
但是“秋老虎”依旧还在
夏三月,心火旺盛,心神外浮
进入昝时节
要让我们的内心火气收敛下来
使之静而安宁,从容不迫
《内经》强调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进入秋天,我们应避免发怒,静心养神
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
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奶类等
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


 
三、养早睡护肝
 
中医认为
“肝为将军之官,攘外平内全靠肝”
所以护肝也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大家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
此时节大家需尽量避免熬夜
争取11点前睡觉
出伏以后天气会真正慢慢转凉
睡眠为阳气收敛的过程
长时间熬夜则不利于阳气收敛。


 
四、养防寒护脐
 
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
养生先养脚的道理
却较少注意到
我们的肚脐也很容易受寒
天气渐冷,尤其夜间气温降低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
皮下没有脂肪组织
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
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此时养生,当根据当地的温度和湿度来决定具体的养生方法。若地处南方,湿热仍重,则当按暑天养生,重在养脾化湿,兼清暑热;若身居黄河流域,天气渐凉,则当按秋天养生,重在养肺润燥,兼以养脾。


 
樊金玲  副主任医师
 
  简介: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中医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断治疗水平。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综合内科、中医眼耳鼻喉、擅长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各种肾病,尤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多囊肾等肾病、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早期治疗效果显著,深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并运用针灸中药合治心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心脏支架后期治疗、心率失常、心悸、失眠、面瘫、眩晕等顽固性头痛。半身不遂及吞咽困难、语言不利,施醒脑开窍,针、药并治直达病根,显效益彰,在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男性不育及痿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