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露已寒,将为霜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
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
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寒冷空气易引发鼻炎
鼻炎患者要多加注意了
1、特殊鼻炎 冷风一吹就犯病
冷空气:秋季一变天就过敏,冷风一吹喷嚏打不停,我是对冷空气过敏吗?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其表现为对温度变化敏感,冷热空气刺激会引起明显流鼻涕、打喷嚏。症状和过敏性鼻炎相同,但前者是对某种物质过敏,只要不接触过敏原就不会出现症状,而血管运动性鼻炎是由于人体的血管舒缩功能跟不上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2、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寒露脚不露”告诫人们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3、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之后,不仅需要注重足部的保暖,整体的保暖也至关重要,经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儿童、身体体质较弱的和关节炎患者、阳虚体质等特殊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不过,秋冻有一定的讲究,比如脚、肩部、肚脐以及腰都是不能被冻的,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4、秋冬雾,杀人刀
需要留意的是,寒露时节,除了降温,又逢大雾天气,老话说:“秋冬雾,杀人刀”。秋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过了寒露,秋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雾气散去再锻炼。
5、养阴防燥,少食辛辣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肺在五行中属金,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损肺之阴津,所以在秋天人们常会有口干舌燥、皮肤眼睛干涩等症状,因此整个秋季要从始至终润燥养阴,阴养不好也会伤阳。
饮食禁忌提醒:应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容易生燥的食物;宜多食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来养胃:推荐秋季多食粳米粥。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具有同等效果的药食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平时也可常常叩齿吞津、闭目养神。